第294期:《河南科技大学报》

到处能安即是家

□ 人文学院 社工172班 杨莹


   期次:第294期      查看:121   






2018年02月07日,离中国人的春节还有9天。上海市奉贤区,菜市场的摊位空了一大半。平日的早晚高峰时间路上的车辆也少的可怜。夜晚的街道暗淡了许多。公交也宽松了许多。这个不夜城安静下来。
故乡,总是要回的。
父母几十载含辛茹苦,千万天牵肠挂肚。四季更迭,念的是儿女冷暖。日夜交替,想的是儿女日常。人在异乡,自责不能为父母斟一杯热茶,披一件外衣。每年春节回家的车票一票难求。售票网站的票总是在几秒钟被一抢而空。春运不仅流动着人口,也流动着亲情。
故乡,总是回不去的。
我问在南方工作多年、最终定居上海的常先生:“为什么不考虑回家乡发展?”常先生的回答是:“回不去了,怕不适应。在外面时间长了,饮食、气候、交际都已经依赖这个城市了。”
故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?有人拼命逃离:读书,高考,工作……用尽所有可以出去的方法,哪里离得远去哪里。有人割舍不开,漂泊一生只想求得落叶归根。关于故乡,熊培云先生说:“对我而言,故乡是双重枷锁,它既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,也是一个走不出的地方。”其实,故乡就像爱过的人一样,即使在身边消失,但却永恒地出现在精神世界里。是说话夹带的口音,是橱柜里的调料品,是有爸妈的地方。
2018年02月24日,春节已经过去了8天。上海市奉贤区,小商店、小饭馆陆续开门。早晚高峰格外突出。夜晚的灯光与酒吧一样热闹。公交地铁同样拥挤不堪。霓虹灯亮得让人分不清昼夜。
我只从晾衣绳上猜想气候,从车来车往中揣测生活。从本质意义上讲,我们都是失去家乡又无法到达远方的人。“人生若梦谁非寄,到处能安即是家。”
希望每一个流浪的人,踏遍千山万水总有一地故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