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4期:《河南科技大学报》

秦腔悠扬

□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政171班 吴茜茜


   期次:第294期      查看:93   





年关将过,我不再像节前忙碌时被提着线的皮影一样,有时活灵活现,有时瘫软一片。小时候,虽生于古秦地的核心地带,但从内心,对秦腔却没有太深的感情。只记得花旦头上凤冠的忽闪、细小的眉眼、妖娆的身段、小生俊朗的容装以及手中拿着漂亮折扇的各种扮相角色。
秦腔表演剧团每年春节正月中旬都要巡回唱大戏,露天剧场,人们大多自备凳子而坐,往往是戏还未开演,露天的戏场上已是人山人海,后边的人向前挤,以期看得更真切;外边的人向里挤,想进去看看,挤着挤着,人群就如潮水般东来西去地涌动起来。母亲那时会带我去,我因此跟着她或白日或夜晚,看了不少秦腔剧目:取材于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的有《苏武牧羊》《赵氏孤儿》《斩单童》《下河东》《四郎探母》《满江红》等等,大多表现忠臣义士英雄末路的悲壮豪侠之气,慷慨激越,肃然起敬,尤记得当时演员演得太投入,饰演陈世美的演员在演陈世美不认妻子的那场戏中竟也泪流满面,这情景被台下的一位老婆婆看到。老婆婆大声地说:“你看,没良心的陈世美也知道心里难受,还淌眼泪呢!”沉浸于戏剧中的人们一下被从戏中拉回到了现实中。生活与舞台也就这样似乎交错地连在了一起。
另外,取材于神话故事、民间传说和各种公案戏的,我看过《窦娥冤》《铡美案》《白蛇传》《法门寺》《三滴血》《王宝钏》《三娘教子》等等,或表现忠奸正邪斗争、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社会题材,或表现人民群众富有情趣的生活题材,于浑厚深沉之外,又兼有细腻柔和的特点,以情动人,唱戏的投入,看戏的沉醉,那真正是一种精神的享受。
不务农忙的得闲时节,常见一老人坐在路边,旁边放一小型收音机,闭目凝神,随收音中秦腔的铿锵节奏而手舞首晃,全然陶醉其中。
秦腔就像一直种在秦地人心中的种子,灭不掉、毁不去,一旦有了阳光和水的润泽,便会蓬蓬勃勃地生发、成长,势不可挡。在秦腔滋育下的男子们一个个知善恶、晓荣辱、有刚性、有血气;女人们也个个贤淑知礼、孝亲敬老、相夫教子。
不必说大舞台、自乐班的声声悦耳,即使在田间地头、一天三顿饭时、果园场院、田野地头,也常听到秦腔的悠扬,如春风在歌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