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4期:《河南科技大学报》

“无声主播”周晔:让听障学生发出美丽声波

□ 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171班 焦梦雪


   期次:第294期      查看:55   






周晔,全国政协委员,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,十九大报告手语翻译。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直播手语翻译,让周晔以及手语翻译这一群体出现在大众眼前。
直播镜头中,她穿着红色西装,双手几乎没有停过,有时两手支撑摆成“人”字形,有时一只手按下另一只手攥起的拳头,各种动作组合,在胸前划只出优雅的弧度。这不是她第一次在这种大会中担任手语翻译,2012年全国两会,中央电视台首次引入手语直播,周晔成为第一位手语直播翻译。此后的十八大她再次担起这一重任。此外,她还和学校的6位老师在央视的《共同关注》承包了手语翻译的工作,每人每周直播一小时。
三个半小时中,周晔一直出现在大屏幕左下角面积占不到二十分之一的直播窗口里,也出现在2780万听障人群和有声世界沟通的窗口里。这扇窗,让他们得到平等和尊重。
相比于兼职的手语主播,周晔的职业身份是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。从1983年,19岁的周晔进入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前身——北京市第一聋人学校工作开始,她从事“特殊教育”这一行转眼间也有34年。刚去的时候,她跟着其他老师学手语,教书的时候口手并用。“不是不可能,一切皆有可能。”工作这么长时间,周晔的手语授课几乎就没断过。初学的时候,她每天都在家练习手指的灵活性,阿拉伯数字、汉语拼音,每个音节都会用手指字母打出来。只要有会议、演出,她便主动请缨登上舞台打手语,或者是在台下自己打给自己。
她曾经多次对媒体提过一个名叫李筝的听障孩子,刚来时七岁,“ge”这个音怎么都发不出。这个音需要舌根儿抬起才能发,但是又看不到这个抬起的动作,于是周晔就把李筝的手放在自己的下颌,让她感受口腔变化。她在不见起色的时候也曾经想过放弃,“大不了就把‘ge’念成‘ke’吧。” 终于有一天放学,周晔送李筝到校门口,她朝哥哥和爷爷飞奔过去,用最大的力气喊了一声“哥哥”。这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这么呼唤亲人。那一刻,李筝的哥哥呆住了,周晔也哭了。
周晔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跟上孩子们的手语速度,然后把知识最大容量的传授给他们,让不会用勺用筷的孩子学会夹菜吃饭,不会穿衣叠被的同学有能力自理,甚至是洗衣做饭收拾屋子。有些情况更好的孩子,还希望他们能考上大学。“他们是先天有缺陷,但不是生活的矮子,而是生活的强者。”
一次媒体采访中,有记者问到周晔:“做十九大直播手语翻译,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?”
周晔回答:“是一份很大的荣誉,辛苦中会有兴奋感。因为我给了自己一次挑战极限的机会。更让我兴奋的是,国家层面能够考虑到聋人群体,让他们第一时间听到这么重要的声音,这不仅仅是听到报告内容本身,而是传递了一种尊重,这个意义更大。”
在给学生的寄语里,她写道:“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,好比姹紫嫣红中迟开的花朵。命运的馈赠有先有后,尊重每一朵花的时令,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差异。”